憨吉為了藏考卷得罪一隻貓,並發現了一個種子盒,從此分送種子給他人成了憨吉的任務。
首頁
關於故事
小編貓奴日記
科學愛哈拉
活動大事記
互動討論區
註冊
宜蘭-中山社區
03
宜蘭-中山社區
 
 
   村長李振福很清楚:「農村最美的是景觀,最寶貴的是自然生態,這兩樣顧好,就能營造宜住宜遊的環境...

      台北有大貓熊「團團」「圓圓」,中山社區有大水牛「歡歡」、「喜喜」,牛群在綠色草坡自在啃草、翻滾、玩泥巴水,帶回了白鷺鷥、牛背鷺、螢火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。藏在冬山河源頭的中山社區,正在為自己構築一個農村文化復興的夢想。

作家子敏在著作《小太陽》中描述全家出遊、那種由於喜悅而變得好奇、天真、過動的心情,到了鄉間,看到什麼都興奮得大叫:「山!」「房子!」「樹!」「腳踏車!」;正如同許多遊客來到宜蘭中山社區,看到水塘裡幾隻玩泥打滾、黑呼呼的龐大身影,往往也會發出這種驚喜的歡呼:「牛!」


【放牛吃草 農村文化復興】

  冬山河優雅漫流,是宜蘭縣最重要的河川之一,由五條溪流匯集而成,分別是新、舊寮溪、十三分坑溪、安平坑溪及照平坑溪,其中新、舊寮溪貫穿中山社區,發展出瀑布、伏流、湧泉三種不同地貌,為蘭陽平原西南側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帶。「社區地下水豐富 ,貪水怕熱的台灣牛來這裡剛剛好。」村長李振福很是得意。

李振福表示,來到農業大縣宜蘭,許多人還以為會看見諸如遍地耕牛這類傳統農村景象,其實在農具普遍機械化的今天,牛在宜蘭早已是「珍稀動物」。「農業時代,牛是農家最重要的幫手,我們想重現村裡牛隻成群的景觀。」民國91年,中山休閒農業區舉辦柚花季活動,社區特地花了七萬元買了兩頭水牛,命名「歡歡」、「喜喜」,讓牠們在農業區內四處走動,並在路口農地挖了個大水池,逛累的大水牛隨時能進去玩水納涼,也吸引不少遊客閤家一起到宜蘭看「水牛泡澡」的有趣景觀。都市的孩子足不沾泥、五穀不分,這種無柵欄、零距離的賞牛方式,讓他們興奮得不得了。此後兩頭水牛便放牧在堤防裡的河灘地,成為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墀吉口中不用電、不耗油的「環保除草機」。

「河灘地雜草叢生,經常影響到下游防洪排水,每年都要花錢清淤疏濬;自從放牛吃草,牛群在這裡啃食、打滾、玩水,雜草的生長受到抑制,現在幾乎不再需要人力割草了。」李振福表示,牛的排遺物含有豐富的纖維,常被居民用來修補水圳縫隙,使水圳更堅固。放牛吃草,對內傳承復育農村文化與情感,對外帶動觀光,又具清淤實質效益,堪稱一舉數得。於是民國94年,社區再接再厲買了五頭,綠色博覽會後又送來兩頭無處可去的白牛,大大小小一共九頭牛,成了居民共同的大寵物。居民除了合力將一片近兩公頃面積的垃圾場清理出來,作為圈養的放牧地外,前任社區理事長劉同文更自告奮勇擔負起引水、照顧牛群的工作,並自掏腰包架圍籬,以免牛群亂跑肇事,一做就是五年。劉同文在宜蘭茶界是相當有名的「得獎王」,有時忙著顧牛,連自家茶園農事都得先擱下。別人看他出錢出力像個傻瓜,他不以為意:「哪沒憨人,村裡不會有發展。」有了牛,白鷺鷥回來了,螢火蟲出現了,俗稱「牛背鷺」的黃頭鷺每天小跟班似的追隨牛群,社區自創的「生態農法」重建了居民與遊客的美好農村記憶,河床生態變得熱鬧豐富。水牛成為魅力十足的「社區吉祥物」,作為「老牧童」的劉同文笑說,他可是責任重大、與有榮焉呢!



【寧靜的綠色革命】
  中山社區以由新寮、舊寮、中城、石頭城仔四個聚落組成,屬散居山村。
特別的是,社區所有土地,包括道路、堤防,都屬私有,因此曾有鄰村開玩笑:「中山社區只要每個村民、聚落都『自掃門前雪』,整個社區景觀就很有風情了。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長輝則認為,正因為村民個個是地主,社區的團結與自律,顯得更為重要。

數十年前,地方修築了一條水圳,供應社區灌溉用水。只是僻處深山的水源區,環保政策鞭長莫及,瀑布上方的林班地開了兩家電石廠、水泥廠,砂石車進進出出,業者卻只鋪了一條簡單的石頭路面,車輛揚起的巨大粉塵造成溪水嚴重汙染,更不時有人在此傾倒垃圾或焚燒塑膠、輪胎等廢棄物,「空氣比市區還臭,整個溪底都是白的。」為此,社區居民抗爭了五、六年,廠方終於新鋪柏油路面,溪畔從此不再塵土飛揚。居民並自發舉辦「憨猴洗石頭」的定期淨溪活動,撿拾垃圾,用人力洗去附著在溪石上的石灰,足足花了一兩年,讓青苔重新著生,再放養魚苗,重現新寮溪水清魚游的美麗生態。淨溪活動在中山社區是全民運動,從小學生到阿公阿嬤都要參加。

還有,每戶居民的住家、農園雖屬私有,但都要自主管理,不可任由雜草叢生、影響環境。李振福、林長輝很清楚:「農村最美的是景觀,最寶貴的是自然生態,這兩樣顧好,就能營造宜住宜遊的環境。」民國98年,中山社區人口從433人增加為451人,對於長年苦於人口外流的農村來說,是個令人振奮的數字。




【傳統農業新出路】

  中山、大進同屬中山休閒農業區,不若大進社區長期面臨外來勢力虎視眈眈,中山社區得以心無旁騖,在發展農村特色上全心投注。蘭陽平原有四個茶區:礁溪五峰茶、三星上將茶、大同玉蘭茶及冬山素馨茶。雖然茶香味甘,但早年缺乏知名度,大多送到其他茶區販售,送到坪林就作成條狀的包種茶,銷往鹿谷就改作球狀的烏龍茶,猶如茶葉代工。為了精緻化,現在茶葉從五季減產為兩季,不再走代工路線的素馨茶,找到了一條新出路。

茶行業者林登科流露著自信:「茶葉可以用作料理、糕點、美食DIY,茶園也是很好的田園體驗場地。」以茶為主題,社區發展出數個不同特色的體驗館,如採茶、手工炒茶、製茶餅、綠茶糕、茶燻蛋等,舊時對抗原住民出草的隘勇寮變成體驗茶園,假日遊客如織。文旦柚則開放外地遊客認養,一株柚子樹三千至四千元不等,平日由果農代為照管,保證提供一百斤柚子收成,新奇的玩法備受遊客歡迎。

木訥寡言的農民努力轉型做廚師、解說員,釋放的草根力量,獨具質樸魅力。社區幾個重要景點都有協會幹部負責導覽,李振福是新寮瀑布,林長輝負責打理農夫市集,茶園老闆陳明德則是仁山植物園頭號解說員。他表示,早年民生困乏,植物廣泛運用在各種生活用途,有如社區歷史的縮影。例如芒草的莖常用來製作掃把,無患子果實是免費好用的清潔皂,姑婆芋的葉子是很棒的食物包裝材料,台灣月桃寬長的葉片可用來包粽子,種子是早年製造「口味兒」等健胃劑的原料。「把植物特性與社區生活連結起來,整個植物園就成了遊客愛讀的一本故事書。」他說。


走到社區活動中心,旁邊設了奉茶亭。社區不希望奉茶亭徒具形式,特地將傳統的茶水鐵桶改成電動飲水機,冷熱隨意自取;一旁還有自行車打氣筒,路過的單車客隨時都能下來歇歇腿,感受農村的友善與溫暖人情。梅姬颱風重創宜蘭,修復中的新寮步道再度受損,社區居民倒也樂觀,把颱風當作大自然的自我療傷與修復:「讓新寮溪好好休養生息,保留更多原始壯麗也不錯。」這片山、這群人,這花香與清風,總在這河的源頭處,笑迎遠來異鄉客。




圖文提供:水土保持局
引用出處:富麗新農村-在地故事【憨牛 憨人 農村夢】
http://rural.swcb.gov.tw/countryside/countryside-story01.asp?Lid=600